太阳集团欢迎您-首页莅临!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文件

太阳集团欢迎您(太阳集团欢迎您)2021年工作要点

2021-03-01

太阳集团欢迎您(太阳集团欢迎您)

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学院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已任,以成果结果效果为导向,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大力弘扬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切实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实现“双高计划”、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攻坚突破,为建党一百周年呈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围绕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学院办学的转型发展,对标先进院校、对标办学质量标准,抓实“规定动作”、抓准“自选动作”,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在改革创新中强内涵、提质量。

 深入扎实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以“脱群入校”为总目标,以办学质量考核为基本抓手,全面深入推进内涵建设,争取在反映办学水平的高水平成果上实现一批新突破,实现年度考核保A进十的目标。要准确分析把握考核指标内涵、弄清标准,全面梳理2020年度办学质量考核中的短板弱项,找准差距、明确目标、制订具体的攻坚发展措施,排出阶段性工作进度计划。要建立完善校内标志性成果与岗位评聘、绩效分配挂钩的联动机制,强化激励引导和考核评价。抓好对“双高计划”、办学质量考核任务的过程管理,实行定期调度、定期分析、及时预警,确保项目建设工作有目标、困难有办法、过程有督导、成果有保障。

 树立教学内涵建设新标杆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入推进实训导向的教学改革,改进教学管理机制,将教育教学相关工作完全下放到各二级学院,遴选塑造一批教学管理、专业建设的“标杆二级学院”,辐射带动全院教学内涵建设。加强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联系,抓好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培育申报工作。参与编制国家级工法2项。建设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争取立项国家级线上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力争获得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个以上。立项省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完成5部省级规划教材。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接国家学分银行,制定学分互认办法,力争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优化卓越工匠班管理及运行机制,出台卓越学院建设方案,做好工匠班运行服务和过程性考核工作。

 建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健全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机制,按照专业型、教练型的要求,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组织实施好教育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开展专业教师岗位胜任力通关测评。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出台高技能人才、双岗双效人员招录意见;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引进省级首席技师或技术能手至少10人,引进国内外知名行业企业领军人才、产业教授等至少30人。优化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结构,加强考核引导,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强化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与重点骨干企业密切合作,分类别建设机电类、电子类、信息类、经贸类等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校企协同双师互换培养计划”,选派百名教师到基地参加实践锻炼,引进50名企业师傅带着项目、课程、任务来校授课。

 二、坚持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已任,持续深化校企共赢合作。全面融入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围绕威海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核心需求,深耕威海本地重点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在服务中提升能力、集聚资源,实现校企地深度融合、共赢合作、创新发展。

 探索推进校企命运共同体机制建设。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原则,坚持“依群建院、以群成院”,优化二级学院的建制,稳妥做好交通学院、机电学院、海大学院专业调整后的内部整合发展工作。对接威海市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以股份制的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以资产运营公司作为学校投资运营主体,每个专业群联合企业分别共建1个实训基地、工程技术中心、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创新创业中心,进一步实现校企全方位合作的项目化推进,形成共建共享、稳定持续的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双元育人落实落地。与重点合作企业新建1个以上个现代学徒班,协助合作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争取获批1个“山东省现代学徒制项目”、共建2个“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基地)”、2个“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性品牌专业”,培养山东省品牌专业带头人1人。出台校办企业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争取校办企业2021年度经营指标再上新台阶,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提升职业教育横向合作的工作内涵。争当威海本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领头羊、推进器,重点打造威海职业教育集团,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推动山东省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威海船舶职业教育集团、威海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等行业型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争创1个省级骨干职教集团。助力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重点打造好“一带一路”国际产学研合作联盟。与家家悦集团牵头成立全国连锁零售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有批文、有平台、有项目、有活动、有成果的要求,抓好联盟集团的运作管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交流研讨会、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地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持续推进省直高校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引进来威实习学生500人以上。

 开展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新探索。进一步落实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要求,原则上每个二级学院都要结合招生专业,与企业建立1-2个双元制联合招生专班,到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教学。将双元制专班招生情况列入招生考核。扩大本地招生规模,与威海本地中职学校联合开设校企合作订单专班,通过单独招生、企业参与面试,实行招生招工就业一体化,进一步吸引威海本地生源集中报考,努力提高本地录取率。开展实习就业联动,将实习单位接收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合作企业考核依据,争取学生在威海市企业实习率达到90%以上,本地就业率达到65%以上,初次(年底)就业率、初次(年底)创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母校满意度、毕业生起薪标准等指标稳步提高。

 三、强化有用实用管用导向,持续推动创新创业工作上水平。强化科研工作同企业需求结合、科研成果与现实生产力对接,着力激发创新团队活力,鼓励科研团队直接转化科研成果,让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和顺利转化,力争实现横向技术服务到账额1500万元。

 着力激发科研工作活力。调整科研工作考核体系,加大科研经费到账额、成果转化金额在考核体系中的占比。出台科研成果转化办法,下放专利等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成果发明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出台激励政策,制定博士汇经费使用办法和学生创业基金使用办法,激发教师科研、学生创业主动性。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作用,加强成果申报发表前审核管理,严控低水平成果数量。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著要进行技术价值评估。建设成果转化服务和推广平台,编制技术服务宣传手册、科研成果汇编手册,对学院技术平台、技术团队服务能力和项目进行推广推介,同时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产业、康养产业、创意数字等重点产业,积极引进推介一批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面向市场企业强化学院的应用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进一步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根据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型和融合型的应用技术服务团队,在原有团队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引导二级学院建设8-10支敢于动手实践、拥有一手绝活的技术服务团队,每个团队要至少完成2项应用技术服务项目。完善众创空间、威智科创谷内涵建设,为入驻团队提供工商财税法创业孵化一站式服务。出台二级学院生产性实训项目管理和考核办法,建立实训性生产产品清单。组织实施生产性实训和实训性生产的考核,大力提升校外实训性生产项目的规模、质量和数量,尝试将工作重点从校内生产性实训逐步转向校外实训性生产,增加技术服务收益。

 打造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学院市级工程中心、校级创新平台,建设威海市技术创新机构——威海唯智应用技术研究院,积极投入威海市产业研究院“1+4+N”创新体系建设,认领应用技术研究任务,服务威海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济南果品研究院威海分院的建设,开展农业共性难题研究和订单式课题研究,立项10个以上农业科技课题,争取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以上。坚持开放科研原则,建好院士工作站,与区域内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争创1个以上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科研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对现有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形成院级创新团队竞争淘汰机制。

 四、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持续提升社会培训工作影响力。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实施的法定职责,深化培训机制改革,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全员化”原则强化培训工作,大力拓展培训领域、培育培训项目,争取全年开展培训项目200个,到账金额5000万元以上。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培训体系。突破培训工作瓶颈,改进社会培训管理模式,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组建专门的培训市场拓展队伍,建立市场化的项目管理机制、服务保障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努力使社会培训工作成为与全日制人才培养并驾齐驱的推动力。调整社会培训管理办法,将行政部门纳入社会培训考核,每个行政部门对接一个二级学院,联合开展社会培训,收益共享。强化二级学院的培训考核和激励,调整考核重点,减少过程性考核项目,以培训到账额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以培训利润作为分配的主要参考,以培训质量作为分配培训项目的主要依据。参与“互联网+培训”平台建设与运作,参与编制培训平台建设标准,实现培训过程管理规范化、培训数据统计准确化、培训工作量计算标准化,为职业院校社会培训管理工作输出“威职”样板。

 政校行企多方联动,建设优质平台。继续巩固优势培训项目,做强红色教育、全域旅游、中小学研学等培训平台,做优服务、做强品牌。围绕市场培训需求和学院优势,积极申办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海外培训基地、职工培训基地等特色培训基地,力争培训平台(基地)总数达60个。重新开办威职学历继续教育,正式成立威海开放大学,争取获批国家级示范性继续教育类基地、省级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示范基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校。拓展培训类别达到10类以上,开发社区教育学习资源20个、继续教育学习资源10个,开发省培项目5个,面向区域内重点企业开发高端培训项目6个。加速打造10门优质培训金课,培育遴选10名院级培训名师。

 五、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结合,开创国际交流工作新局面。以引进优质人才和资源、输出产能和影响力为重点,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助力山东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威海城市国际化。

 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上争取新突破。强化对韩国交流合作优势,抓好政策机遇着力建好山东省与韩国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研究中心,完成一批高水平交流项目,高质量通过项目验收。遴选重点发展提升专业,继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工作,联合国外高水平院校,争取再申报2个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引进境外优秀课程、专业证书数达到10项以上。着力推进服务“走出去”企业步伐,完成8门工业汉语教材编写工作,有效推进缅甸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年内服务合作企业开展境外培训1000·日以上。启动在非洲筹建“鲁班工坊”工作。

 在引进和派出留学生上取得新进展。充分利用威海市友城奖学金项目,加大面向友好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学生来校留学的工作力度。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留学生工作新形势,探索开展“线上留学生招生与培养”模式,实现留学生招生100人以上。建立完善支持学生海外研学、交换学习政策,与国外合作办学院校加强合作,开发学生赴国(境)外进行长期(1学期以上)或短期的访学、实习、留学等项目,组建赴俄、赴韩留学语言预科班,年内赴境外交换或研修学生达到20人以上。

 在线上线下国际交流活动上打造新亮点。继续加强与上合组织秘书处、上合国家青年平台等机构的合作,争取在省级以上层面举办第二届上合组织国家职业院校技能邀请赛,3月初启动赛事筹备工作。深化“线上国际交流合作”模式,策划举办与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的“云对话”“云签约”“云活动”,邀请国外专家为专业师生进行“云讲座”,开展服务“走出去”企业的“云培训”等。实施教师境外提升计划,积极争取参加省里组织公派进修项目,围绕提升专业水平,组织选派教师赴国(境)外进行长期(3个月以上)或短期访学、进修,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

 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学生工作品牌影响力。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理念,主动应对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适应青年学生的新特点、新需求,加强机制创新,深化品牌建设,努力为培养有一技之长、有爱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有职业操守、有发展潜能的大国工匠奠定坚实基础。

 坚定不移地推进劳动教育改革。认真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学校物业管理改革,让每项校内服务都变成劳动岗位和劳动教育机会,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楼、学生公寓、校园外环境保洁工作。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分类型设定劳动项目、内容、标准和考核办法,注重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积极参加威海市第六届运动会和各级体育赛事,争取再获佳绩。

 继续完善国防教育学院运行机制。对接山东省武警总队,深化“军地协同”合作育人机制,加强对武警士官的教育和管理,提升士官学生的职业技能、作风素养和身体素质;组织士官学生外出承接高中、中职新生军训,全力服务威海地方建设;以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和学校国防教育训练场、图书馆建设为抓手,持续高效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继续实行每月会操制度,不断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精神。探索推进校园安保自我服务和辅助管理工作。

 打造学生诚信体系建设大品牌。弘扬“青年有信用、信用有价值”的理念,全面推行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实时记录学生成长轨迹,通过信用评价体系平台多层次、全方位的呈现,实现自我我展反馈的即时化。定期评选“信用标兵”“校园信用模范”,督促、校正、激励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理顺辅导员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举办学校第二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建设一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争创1个省级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室。制定并实施《专职辅导员考核评价办法》,推进辅导员岗位业绩考核,促进辅导员队伍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七、提升改革创新内动力,持续推进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贯彻落实《职业院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严格控制办学运行成本。

 实施内部管理规范年活动。适应学院转型发展的运行实际,围绕职称评聘、校办企业管理等改革创新性工作,标志性成果管理、校产管理、后勤维修管理等基础管理性工作,全面梳理管理要求和流程,建章、修章、立制,制订科学有效的执行制度,把改革发展的创新亮点转化为运行发展的持久效能。完善校产管理办法,把学院每一间房、每一台大型设备都纳入台帐,动态管理。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好校园物业环境网格化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好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缩非必要开支,倡导二级学院和处室积极参与物业管理。严格执行后勤维修费用包干制度,积极打造“节水型”高校,争创“无废机关”。进一步规范采购项目管理,落实三级论证、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人要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安全、档案、结算全面负责,确保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成为规范工程。加快建设学生公寓、学员公寓等项目,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制定实训室、实训设备共享使用管理办法,先期从机电、交通、海大学院推行。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生产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持续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破除“五唯”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人事评价制度改革,以成果效果结果论英雄,出台绩效工资分配规范化、干部培养系统化和职称评审日常化的制度文件,完善第五聘期标志性成果认定办法,定期组织评定并公示,相关结果作为职称评聘、绩效分配依据。加强聘期任务的过程管理,建立第五聘期岗位任务考核与反馈预警系统。继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弱化日常考核,以负面清单的形式体现部门日常工作考核;重点突出工作业绩考核,加大结果、效果、成果激励导向力度,将创收创效、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设备利用率以及机制体制创新等重点、难点和突破性工作,作为年度标志性成果纳入绩效考核。

 大力提升管理运行信息化水平。根据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争取完成教务、学工、人事管理等系统的基础性开发和运行,形成智慧校园的基础框架,满足基础性管理需要。完成新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完成现有业务系统主数据治理,基本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健全学校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数据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基于协同办公系统、校情分析系统、流程管理系统、企业微信等平台,综合开发事项填报表单、业务审批流程、绩效查询可视化报告。做好OA系统、学生信用评价管理系统、校企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阳光采购模块等的运行维护,开发教师成长电子档案、人力资源管理空间等,补缺现有信息化应用系统空白。要多渠道争取资金,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抓好校园安防系统建设。

  1. 切实扛牢管党治党责任,持续打造干事干净干部队伍。

切实肩负起党委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责任,立足于学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抓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

 对标党建示范校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以全国高校党建示范校为标杆,主动对标学习,在学院党委和37个党支部中开展基层党建深化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实施基层党建“对标创建”“质量创优”建设;完成机电学院党总支、交通学院教师党支部党建“双创”培育工程验收工作,争创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修订党组织议事、党政联席会议和发展党员制度,进一步规范系级党组织工作规程;举办1期全院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对党务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力争双带头人比例达到90%以上。

 大力加强思政和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和贯彻落实工作。发挥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合作联盟作用,继续组织“同上一堂课”活动,培养思政“金牌名师”,打造2门思政“金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力争获得省级优秀案例2个以上。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好定期分析研判和报告要求,扎实抓好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认真抓好统战和宗教工作,坚决抵制非法宗教渗透,筑牢防范邪教篱笆。强化宣传工作考核,着力打造“红绿蓝橙”校园文化品牌,实现宣传工作体系化、品牌化。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联盟”,组织好“百城千校”千万师生喜迎建党100周年红歌接力活动,统筹组织本校排练、高校联排、现场启动仪式、线上接力展演等活动,展示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青春之声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不断强化规矩和纪律意识。严格落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纪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清单,强化“一岗双责”管理。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针对问题高发领域和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对各部门落实党委决策和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对工作拖拉、不负责任、不愿担当等问题,采取约谈、提醒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处理,督查结果与年底绩效挂钩,确保党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分享:  

版权所有:太阳集团欢迎您办公室    鲁ICP备05002382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6号 

电话:0631-5700888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科技新城    邮编:264210